南方+记者获悉,日前,有“国产奶粉第一股”之称的贝因美(002570.SZ)公告称,法院裁定受理控股股东预重整申请。
此前,7月17日晚间,贝因美突发公告称,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(下称“小贝大美控股”)因“流动性紧张,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”,已于7月16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交预重整申请。
控股股东“自身难保”
值得一提的是,小贝大美控股共持有贝因美12.28%的股权,其98.85%的持股处于质押或冻结状态。若后续实施重整程序,贝因美控制权或将变更。
尽管贝因美强调自身业务独立,与小贝大美控股在“人员、资产、财务”严格分离,且当前生产经营正常,但复杂的权力纽带加剧了市场担忧——小贝大美控股实控人谢宏同时担任贝因美董事长、总经理;小贝大美控股总经理李晓京亦为贝因美董事。这种交叉任职结构,被业内人士视为风险传导的潜在通道。
新的实控人是否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更换,谢宏能否继续主导公司战略,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
创始人60岁“尚能饭否”?
创立于1992年的贝因美,曾是国产奶粉行业的龙头企业,2013年实现超过61亿元营收,居国产奶粉前十。
2011年,贝因美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成为国内奶粉行业的标杆企业。然而就在上市后仅三个月,谢宏选择卸任董事长,退居幕后。
但2014年起,市场突变,贝因美连续五年业绩下滑,尤其2017年,亏损超10亿元,元气大伤。
2016至2017年,贝因美连续亏损18.38亿元,触发退市预警,股价跌至2.4元/股,市值蒸发逾200亿元。
2018年3月,伴随一句“53岁从头开始”,离开公司7年的贝因美创始人谢宏重归一线,并放出豪言“不做到年营收300亿元,市值达不到1000亿元,我不会考虑退休。”
谢宏的回归也确实一定程度挽救了贝因美。通过变卖非核心资产、引入战略投资、聚焦婴幼儿奶粉等一系列“救市”举措,贝因美在2018年实现扭亏为盈,2019年成功摘除ST帽子。
不过后经营乏力,2019至2022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。管理层持续动荡,核心团队不断流失,婴配粉市占率从2013年的8.5%跌至2023年的1.7%,跌出行业前十。
直到近两年,公司才逐步实现盈利。2024年,贝因美实现营收27.73亿元,同比增长9.70%,净利润1.03亿元,同比增长116.92%。
不过离300亿显然还遥遥无期,2025年,已经60岁的谢宏恐怕无法退休了。
可以发现,谢宏对贝因美影响是很大的。如今,随着公司控股股东进入重整程序,贝因美的控制权或发生变更,无疑也会影响公司的战略。
而更关键的是,无论谁来掌舵,贝因美都必须面对奶粉行业目前的整体性困境。近年来,奶粉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“寒冬”。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4年全国新生儿登记人数跌至954万,比2021年的1062万减少近100万;而整个婴幼儿配方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近2000亿元萎缩到2024年的1635亿元。需求端的萎缩迫使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,价格战、渠道战愈演愈烈。
在行业调整和控股股东重整的关键节点,贝因美能否“渡劫”成功?还有待考验。
南方+记者 周中雨
红腾网-红腾网官网-配资网站炒股-网络配资股票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