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业内卷加剧,利润率持续8年下降,行业“内卷式”竞争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隐忧。“汽车行业利润率近8年持续下降。”付炳锋在2025中国汽车论坛论坛上抛出的数据,凸显了行业当前面临的严峻盈利困境。
如今,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两年跃升3000万辆台阶,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,年产销突破1000万辆,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达到10%;汽车出口规模持续攀升,产品已覆盖全球20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展望全年,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1600万辆,新车销量占比有望超过50%。从全球来看,电动车渗透率持续增长,2024年已接近20%,中国市场已经在40%、50%区间运行,欧洲的电动化占比超20%。
7月10日至12日,以“提质向新,智赢未来”为主题的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圆满落幕,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%、出口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的背景下,来自政、产、学、研、企各界的嘉宾代表,围绕“内卷治理”“智能化跃迁”“全球化突围”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。
就在今年5月,中消协一纸报告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三大顽疾推上风口浪尖,定金退款难、车型迭代背刺老车主、补贴承诺成空。这看似是消费纠纷,实则折射出中国汽车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阵痛。车企们沉迷于月月上新、周周降价的内卷游戏,但消费者用投诉和质疑敲响了警钟,行业该慢下来,需要重新思考增速与质量的平衡。
中消协数据显示,2025年一季度因定金退款引发的投诉同比激增33.33%。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流行“预售模式”,消费者支付定金锁定权益,车企借此提前锁定订单、回笼资金。但这一模式在落地时却频频翻车。这种先收钱再办事的逻辑,暴露了车企对资金链的焦虑。例如某新势力品牌要求用户支付5000元定金后,若因交付延迟或配置不符申请退款,需扣除20%违约金。消费者只能无奈调侃“这不是买车,是买期货!” 预售本应是双赢模式,如今却因条款不透明、交付失信,沦为了双方扯皮的战场。
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,2024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8%,而市场早就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。这意味着,车企必须从拼速度转向拼体验和服务。因此对于车企来说,想要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便是用户沟通透明化,服务承诺也要说到做到,这些看似容易的要求,实际执行起来要费多大力气不得而知,但这也是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。
在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期,行业需要的不是周榜的 “即时快感”,而是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、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、对产业规律的敬畏之心。唯有摒弃数据虚荣,回归价值创造,中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真正实现从 “跟跑” 到 “领跑” 的跨越。
此召开的2025 中国汽车论坛,受邀参加的 100 余位嘉宾聚焦 " 如何推动汽车产业尽快回归良性价值竞争 "、" 如何加快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"、" 如何建立中国汽车出海核心竞争优势 " 等核心议题,针对汽车产业热点、重点、痛点问题,进行了观点分享和对策建议。
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发表了题为《同心协力 团结互信 合力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》的主旨演讲。他强调,面向电动化、智能化发展新机遇,要深化企业间合作,共同塑造中国汽车产业良好形象,创新合作方式,促进优势互补,实现共同发展,推动构建新型竞合关系,携手打造新技术、新产品、新模式,培育新的产业价值增长极。
7月30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“要强化行业自律,防止‘内卷式’恶性竞争”。政府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了法律体系,加大了治理力度。
中汽协也加强了相关工作,2025年已发布“三项倡议”:3月18日,发布《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》,叫停企业发布“销售周榜单”;4月21日,在上海车展前夕,发布《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》,强调压实企业责任,规范对自动驾驶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;5月31日,发布《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》。 、
当前,“反内卷”治理工作还在不断深化,行业主流车企也主动作为,加强自律,特别是快速采取了实质性举措带头维护供应链稳定,维护供应商利益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表示,人工智能新一轮全面兴起,全行业正迈向换道赛车的下半场。产业需进一步促进双碳互认互信,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,同时加强综合治理 " 内卷式 " 竞争,维护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。
真正的竞争优势最终依靠价值创造,需要车企从技术创新、产品品质、用户体验、品牌文化等维度发力。新能源汽车不能只做“量的冠军”,更要成为“质的标杆”。只有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,中国汽车才能真正赢得未来。
红腾网-红腾网官网-配资网站炒股-网络配资股票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